A.意識決定事物的發(fā)展
B.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C.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
D.物質與意識相互決定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0月8日在瑞典揭曉,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又稱“上帝粒子”)的理論預言獲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兩個強子對撞實驗項目中均發(fā)現一種新粒子,具有和科學家們多年來一直尋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一致的某些特性。該粒子的發(fā)現表明()
①具體科學的每一項進步都證明了世界的物質性
②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fā)展史
③世界的真正統(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漫畫《山中無柴草,挖根換酒錢》諷刺某些人無視()
①自然界的客觀性
②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
③物質運動的規(guī)律性
④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福建長汀縣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區(qū)域。近30年來,長汀人民攻堅克難,使得昔日萬壑貧瘠的“火焰山”變成了綠樹成蔭的“花果山”,長汀正朝著由“綠”變“美”、由“綠”變“生態(tài)文明”的更高目標邁進。長汀之所以要重視和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因為()
①自然具有客觀性,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②意識具有目的性,能指導人們更好地認識、改造世界
③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要用聯系的觀點認識和處理問題
④意識具有反作用,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有量變就有質變
B.認識具有反復性
C.實事求是,做到客觀要與主觀相符合
D.要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共同屬性
B.社會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共同屬性
C.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同屬性
D.萬事萬物的總和
最新試題
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分析節(jié)能減排工作格局的合理性。
簡述這兩個基本派別的主要觀點。
運用唯物論的知識,分析說明我國為什么要發(fā)展“低碳經濟”?
2010年8月10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發(fā)布了《關于開展低碳省區(qū)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廣東、遼寧、湖北、陜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八市開展試點工作。某校高二(2)班同學開展“發(fā)展低碳經濟,我們在行動”的主題探究活動,同學們搜集資料,組織課堂討論,發(fā)表了下列看法:A.發(fā)展低碳經濟,要轉變理念,樹立環(huán)境優(yōu)先的觀念,要增強節(jié)能減排意識,摒除“不差我一個”的觀念。B.低碳經濟不是未來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從現在做起。C.要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fā)展。D.發(fā)展低碳經濟,有時候會出現節(jié)能不減排、低碳高污染的情況。例如,太陽能是低碳的,但太陽能電池板所產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們不能為了簡單的低碳而低碳。結合材料,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分析同學們觀點的正確性。
2011年4月12日,是人類載人航天活動50周年紀念日。我國家的載人航天還處于發(fā)展階段,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航天人尊重科學,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理念、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機制推動工作,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自強不息、勇于超越、埋頭苦干的結果。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學管理模式和方法,積累了新形勢下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經驗;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證明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計劃、程序、步驟等舉措是科學的。結合材料說明我國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的?
請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說明我國啟動綠色照明工程、逐步淘汰白熾燈的必要性。
2011年3月10日,在云南盈江發(fā)生5.8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24.7度,東經97.9度,震源深度約10千米。據中央電視臺報道,云南盈江縣副縣長李智仁說,截至16時,地震已造成16人死亡,140多人受傷。此后10分鐘內,當地又連續(xù)發(fā)生3次余震,震級為4.7、4.5和3.6級。國務院救災工作組于10日晚間抵達地震災區(qū),傷員救治、遇難人員善后和群眾的轉移安置等各項救災工作正在有序展開。此外,多支救援力量也馳援盈江,各方救災款物陸續(xù)抵達。辨題:自然的力量是強大的,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隨著人口劇增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jié)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來越嚴重的氣候問題,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和健康安全。在全球變暖的嚴峻形勢下,人們開始認識這種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響,以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為核心,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漸被人們所接受?,F在環(huán)保意識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方式已成為一種時尚,這必將影響和改善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運用馬克思主義有關物質與意識的道理談談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30年前,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自發(fā)實行土地“大包干”為標志性事件,中國社會的改革開放進程率先從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起步。從1978年到2008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4680元,廣大農民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過上了富裕的生活。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又強調,在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wěn)定并長久不變、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通過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規(guī)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農村生產力。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分析我國農村30年來的改革舉措。
請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有關部門在怒江開發(fā)問題上持謹慎態(tài)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