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世界的本質問題存在著不同的哲學觀點,現將有關材料摘錄如下:
材料1
泰勒斯認為萬物由水產生,又復歸于水;萬物有生有滅,而水則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認為這個世界,對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樣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創(chuàng)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創(chuàng)造的;它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
材料2
畢達哥拉斯認為:“從數目產生出點;從點產生出線;從線產生出平面;從平面產生出立體;從立體產生出感覺所及的一切物體,產生出四種元素:水、火、土、空氣。這四種元素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互相轉化,于是創(chuàng)造有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東漢哲學家王充認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氣蒸上,上氣降下,萬物自生其中間矣。”“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材料4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tǒng)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最新試題
恩格斯將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作了區(qū)分,這本身就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新認識。
當舊的生產關系嚴重阻礙生產力,舊的上層建筑又極力維護舊的經濟基礎時,必須通過社會革命這一手段來摧毀或掃除歷史前進的障礙。
進步的社會意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見、推斷未來,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
階級社會不平等和社會生活不和諧的重要根源是“三大差別”引起的三種對立。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性,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客觀必然性。
在資本主義何時走向滅亡的問題上,列寧做到了未卜先知。
哲學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不同,它是一種以更為直接和抽象的方式反映社會存在的意識形式。
隨著社會存在的發(fā)展,社會意識也相應地或早或遲地發(fā)生變化和發(fā)展。
壟斷時期,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僅經濟領域的競爭多種多樣,而且還擴大到經濟領域以外進行競爭。
經濟基礎的變更必然引起上層建筑的變革,并決定其變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