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試題
《高規(guī)》6.3.3條第1款規(guī)定,"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至少應各配置兩根通長的縱向鋼筋,對一、二級抗震等級,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4mm,且分別不應少于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受力鋼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如何理解?
《高規(guī)》6.4.2條、6.4.3條中,"Ⅳ類場地上較高的高層建筑",如何才算"較高"?
關于《高規(guī)》中風荷載的規(guī)定,有幾個問題:(1)第3.2.5條規(guī)定的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規(guī)定的μ[zs,gif],與《荷載規(guī)范》7.3節(jié)規(guī)定的μ[zs,gif],有何聯(lián)系?(2)第3.2.5條和第3.2.6條中的H/B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關于風荷載的計算,《荷載規(guī)范》和《高規(guī)》的規(guī)定似乎差別比較大,應如何采用?另外,《抗規(guī)》和《高規(guī)》在采用上應如何取舍?
如何確定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
如何總體理解《高規(guī)》6.2.1~6.2.5的內力調整?
對于框架_剪力墻結構中的框架柱,在確定軸壓比限值時,應采用2010版《抗規(guī)》表6.3.6中"框架結構"還是"框架-剪力墻"?
《高規(guī)》的7.2.2條規(guī)定了對剪力墻受剪截面的要求,公式中使用了VW,對其的解釋是"剪力墻截面剪力設計值,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7.2.10條的規(guī)定"。而7.2.10條對VW的解釋卻是"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剪力墻墻肢底部加強部位截面的剪力計算值"。如何理解?
在設計時,一般都是對結構構件承載力除以一個大于1的系數(shù)進行折減,而抗震驗算時卻除以一個小于1的系數(shù)(γRE≤1.0)進行增大,為什么?
確定抗震等級的完整步驟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