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論反不正當競爭法為什么及如何保護作品的標題。
答案:
正確答案:
(1)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作品標題的原因近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因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名稱進行獨立再創(chuàng)作而引起的爭議或是擅自將他人的作品標題(包括作相同或近似使用)注冊為商標而引起的訴訟逐年增加。但由于作品標題獨創(chuàng)性低而無法受著作權法保護,因此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作品標題可以作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稱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2)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作品標題的保護①作品標題受保護的類型理論上而言,作品標題可以因其具有獨創(chuàng)性而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但實踐中,各國很少認定作品標題具有獨創(chuàng)性,而會因為其具有顯著性特征被注冊為商標,受到商標法的保護。但是著作權保護和商標保護具有期限,在其保護期屆滿(未續(xù)展)后,如果作品標題已經(jīng)成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稱,可以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作品標題若受到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可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a.再創(chuàng)作。這包括將他人的作品標題用于自己的作品上、新作與原作內容并不相同和將他人的作品標題用于自己的作品上、獨立創(chuàng)作的新作品與原作內容相關。b.其他商業(yè)性使用。如將作品標題作為商標、廠商名稱或者廣告用語去注冊登記或者使用等,如將“五朵金花”注冊為卷煙商標而引發(fā)的糾紛等。當然,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不能被過度的使用,從而限制社會公眾對作品的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并不是設定權利來保障權利的積極實現(xiàn),而是設定“禁用’’來排除對利益的損害。具體到作品標題的保護上來,由于大多數(shù)作品標題難以符合作品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從而無法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作品標題關注的重點側重于禁止他人混淆、杜絕搭人標識便車、保護凝結在作品標題上的聲譽不被他人惡意使用等。②正確區(qū)分虛假宣傳行為在我國,作品標題若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一個比較大的困擾是競爭關系。但如果在司法實踐中能對競爭關系擴大解釋,那么有部分涉及作品標題的糾紛完全可以納入到反不正當法的框架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規(guī)定,經(jīng)營者不得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的質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產(chǎn)者、有效期限、產(chǎn)地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當擅自利用他人作品標題進行虛假宣傳時,可能就會構成不正當競爭??梢?,作品標題是否符合虛假宣傳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利用他人作品名稱對商品或服務進行了違背事實真相的宣傳;所作的宣傳引人誤解。在法學界,學者對判斷引人誤解的標準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判斷引人誤解的標準是一般購買者的普通認識和理解能力,既不需要具有專業(yè)技術知識,也不需要消費者具有較強、較高的認識和理解能力。也有學者認為,在現(xiàn)今國際社會里,大多數(shù)國家都綜合了一般消費者施以普通注意標準、整體觀察標準、比較主要部分標準以及異時異地隔離觀察標準中的幾種對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行為進行認定,即采用混合形式。在我國執(zhí)法實踐中,也可采用一般消費者施以普通注意標準、整體觀察標準以及比較主要部分標準,并且綜合各方面的利益進行權衡來判斷。③報刊標題獲得保護的條件《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規(guī)定,不正當競爭行為之一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有學者認為,在市場經(jīng)濟中,作品也可以作為商品,當作品標題構成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那么擅自利用他人的作品標題將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a.該報刊標題須構成知名報刊特有的名稱。人民法院認定知名商品,應當考慮該商品的銷售時間、銷售區(qū)域、銷售額和銷售對象,進行任何宣傳的持續(xù)時間、程度和地域范圍,作為知名商品受保護的情況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原告應當對其商品的市場知名度負舉證責任。b.擅自作相同或近似的使用。在我國境內進行商業(yè)使用,包括將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企業(yè)名稱、姓名用于商品、商品包裝以及商品交易文書上,或者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yè)活動中,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規(guī)定的“使用”。c.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報刊相混淆。反不正當競爭法將“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作為保護知名商品特有名稱的條件之一。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包括足以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因此,造成與他人知名商品的混淆包括實際混淆和混淆的可能性。足以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chǎn)生誤認,包括誤認為與知名商品的經(jīng)營者具有許可使用、關聯(lián)企業(yè)關系等特定聯(lián)系的,應當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定的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