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產品擠壓紙媒讀物是當下一個明顯趨勢,正推動文化生態(tài)的劇烈演變。前者傳播快、受眾廣、聲色并茂,并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諸多優(yōu)越,不能不使寫作者們疑惑:文學是否己成為夕陽?
沒錯,如果文字知識用來記錄實情、實景、實物、實事,這樣的文學確實已遭遇強大對手,落入螳臂當車之勢,出局似乎是遲早的事。不過,再想一想就會發(fā)現(xiàn),文學從不限于實錄,并非某種分鏡頭腳本,優(yōu)秀的文學實中窩虛,虛實相濟,虛實相生,常有鏡頭夠不著的地方。錢鐘書先生早就說過:任何比喻都是畫不出來的,說少年被“愛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畫?畫一支血淋淋的箭穿透心臟?今人同樣可以質疑:說戀愛者在“放電”,你怎么畫?畫一堆變壓器、線圖、插頭?畫不出來,就是拍攝不出來,就是意識的非圖景化。其實,不僅比喻,文學中任何精彩的修辭,任何超現(xiàn)實的個人感覺,表現(xiàn)于節(jié)奏,色彩,韻味,品相的相機把握,引導出卻略、跳躍、拼接、置換的變化多端,使一棵樹也可能有上千種表達,總是令拍攝者為難,沒法用鏡頭來精確地追蹤。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覺化之外還有文字的思辨化。錢先生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動物,對事物總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認知,有歸納、演繹、辯證、玄思等各種精神高路,所謂“白馬非馬”,具體的白馬黑馬或可入圖,抽象的“馬”卻不可入圖;即便拿出一個萬馬圖,但“動物”“生命”“物質”“有”等更高等級的相關概念,精神遠行的諸多秒門,還是很難圖示和圖解,只能交付文字來管理,若沒有文字,腦子里僅剩一堆亂糟糟的影像,人類的意識活動其不會滑入幼兒化???
可見有了這兩條,寫作者大可放下心來,即便撞上屏幕上的聲色爆炸,漢語寫作的堅守、發(fā)展、實驗也并非多余。恰恰相反,文字與圖像互為隱形推手,一種強旺的文學成長,在這個意義上倒是優(yōu)質影視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摘編自韓少功《鏡頭夠不著的地方》)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7+6→423585
B.7+6+5→423577
C.7+6→354277
D.7+6+5→354277
A.排序
B.自動篩選
C.數(shù)據單
D.分類匯總
《西斯廷圣母》(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極負盛名的油畫,塑造了端莊、嫻靜、溫婉的圣母形象,體現(xiàn)了畫家的美學追求。該油畫的作者是()。
A.倫勃朗
B.畢加索
C.安格爾
D.拉斐爾
最新試題
允許當事人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協(xié)商解決,并具有補償性的法律責任類型是()。
以下對“立德樹人”理解不正確的是()。
以下教育法律關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從該案例得到啟示有()。
初二女生欣欣與男同學林可很要好,經常在一起組織班級活動,平時交往較多,學習上互幫互助。一天早上,欣欣和林可一起走進教室,同學們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陰陽怪氣地大叫。原來,不知道誰在黑板上寫下“欣欣 love 林可”的字樣。這件事后,關于欣欣和林可的各種傳言越來越多,最后傳到了班主任王老師那里……如果你是班主任老師,恰當?shù)淖龇ㄓ校ǎ?/p>
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能的教學中,教師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如“默讀”“大聲閱讀”“齊讀”等。從智力技能形成階段看,能夠“默讀”等學生處于()。
要糾正一個學生不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按認知失調理論,最恰當?shù)母爬ㄊ牵ǎ?/p>
朱熹曾經說過:“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這句話體現(xiàn)了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
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領會世界,社會與人生的豐富性與復雜性,教導學生學會思考,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德育中的()。
以下教育法規(guī)①《教師法》②《教育法》③《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④《教師資格條例》根據制定機關和法律效力等級,由高到低排序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