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那一種遙遠的幽默
楊芳
本來,曹禺從南開轉(zhuǎn)學到清華,一半是為了王文顯。他早就聽說,這位外國語文學系主任,對戲劇頗有研究。
但聽課后,他競有些失望。從頭至尾,王文顯都在念英文講義,而且年年如此,從不增刪。難怪教《近代詩歌》的溫源寧教授說,那情形“好似一個長老會的牧師正在主持葬禮”。
即便在課下,他也枯燥無味。據(jù)說,學生登門拜訪,大多是談正事,說完便走,“沒有人逗留,也沒有人希望延長約會時間”。
他不茍言笑,瘦長白凈的臉上,嘴角略微向下撇。1936年外國語文學會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紋領(lǐng)帶,背著手,和吳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滿臉嚴肅。自1915年倫敦大學畢業(yè),王文顯便在清華教書,直至1937年學校南遷。其間,他歷任教務主任、代理校長和外文系主任。
不同于為人的刻板,他寫出的劇本卻別有一番幽默,“沒有絲毫沉悶無味之處”。
在暗諷袁世凱稱帝的喜劇《夢里京華》中,他寫下一幕大小老婆爭當皇后的鬧劇:“大太太喘氣喘得活像夏天的狗。她旋轉(zhuǎn)得眼花繚亂。一姨太太一個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頭發(fā)。她沒有抓住頭發(fā),僅僅撕下她的領(lǐng)子。”
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劇《委曲求全》,寫得則是教授鉤心斗角的丑態(tài)。男主角是一位大學校長,一出場,便抱著哈巴狗,大言不慚地對下人說:“我要不耍一點兒手腕,你想我能維持五分鐘之久嗎?”
這是這位代理校長的切身感受嗎?人們不得而知。至少,在現(xiàn)實中不大看得出來。在會議上,他不慌不忙,不東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絲不茍,“各個方面無疵可求”。甚至,他永遠一個樣兒,抽煙斗,打網(wǎng)球,夏天穿短裝,冬天換長袍。
溫源寧說他“像個固定的設備毫無改變”,調(diào)侃他為清華的“不倒翁”和“定影液”:“沒有他,清華就不是清華;有了他,不管清華還會再有多少變革,也依舊是清華。”
與學生曹禺的悲劇不同,王文顯的作品是喜劇,充滿了嘲諷,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
《委曲求全》在耶魯大學演出時,《波士頓報》一位記者評價:“柔和的、惡嘲的微笑……實在是中國人對于喜劇的一種貢獻。”
“(他的作品)是那種坐在小劇場里,一邊喝著咖啡和茶,一邊細細品味的話劇。”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耀杰說。
1990年,正讀研究生的張耀杰在資料室無意中發(fā)現(xiàn)一本二三十年代的雜志。上面布滿灰塵,舊得“翻幾下就會爛掉”,其中介紹了王文顯。不同于那個年代常有的慷慨激昂,他的文字溫文爾雅,很有情趣。
“這種情趣充滿了文人式幽默,沒有火藥味,溫厚中帶著一絲人文關(guān)懷。”張耀杰說,“我們現(xiàn)在很少還有這種幽默。”
只是這種情趣“缺乏戰(zhàn)斗性”,這些文字也在以往的戲劇史研究中被忽略。出版于20世紀80年代、被稱為中國戲劇史權(quán)威著作的《中國現(xiàn)代戲劇史稿》一書,732頁里對他的介紹只有薄薄4頁。“劇中所表現(xiàn)的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基于這種精神對中國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是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書中寫道。
清華大學圖書館東北角不遠處,曾是王文顯居住的北院住宅區(qū)。梁啟超、朱自清等學者也一度在這里居住。而如今,這里則是一大片草坪,稀稀拉拉種著柳樹和楊樹,有學生在看書,也有老人推著童車,早已不復是“點點翠竹千般綠,幾條小路盡文人”的景象了。

文章已有《夢里京華》一例,為何還要列舉《委曲求全》?請簡要分析。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1.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時尚淺說
黃毓磺
辭典上“時尚”直白的釋義就是一時風尚。作為社會流變、生活遷移、價值更迭驅(qū)動下的潮汐式性相,主要是審美旨意、心理趨向在公眾與日常的表征。其公眾性、盲動性、愉悅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質(zhì),決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長,成就其推進演化的廣度、強度和速率;還不妨說,時尚作為時代的情感表征,乃是一個時代的種種合力使然。雖然其行也不遠,此起彼落,時有變更,卻不隨一己好惡而興廢,不因拒之納之而行止,稱得上是一位無翼而飛、天生天殺的主兒。
同時,時尚也并非可以簡單地一面而論。其本身也具備種種包容的可能:既可孕育誕生之契機,亦可成為潰糜之溫床,事情確實存在兩面性?!耙騽堇麑А币蚨蔀榭赡?,“圣者時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標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道理之內(nèi),是從不同側(cè)面說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體面前的主觀選擇和臨世態(tài)度。
不妨說,“趨時”是人類的天性,要不然“ok”“byebye”也不至于那么頻頻掛到男男女女的嘴邊。這一方面說明人的“順變”能力,另一方面呢,也說明了人的“從眾”心理——他那樣說的時候,未見得自己多么酷愛英語。可見,“趨時”大體指向外部關(guān)涉,關(guān)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內(nèi)心的好惡關(guān)系不是太大的。這原本毋庸置疑,須得一議的是:這里的時尚很可能成為一種壓力,壓迫人們劃一了心志和產(chǎn)生超水平的企求。諸如就業(yè)上某些職崗的過冷過熱,諸如婚嫁時房子、車子被列為必要前提——面對種種時尚如鶩趨之或心理失衡,人們有理由拒絕“安分守己”“安貧樂道”的慰勉,也同樣有必要顧及具體的現(xiàn)實條件和屬于自己的選擇。
如果說人除了是一種“物質(zhì)”存在還分明是一種“精神”存在,那么,“與時俱進”跟“順時遷變”就不能是一回事。而且,執(zhí)著于精神性的人還往往抱持跟時尚“對視”的姿態(tài),所謂“不隨俗沉浮”,大體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時尚面前保持一份心靈的高傲。“不合時宜”歸根結(jié)底是一種精神境界,是“抗塵走俗”與“超塵脫俗”的起始點。我們無法在普遍的層面上要求人們都成就為精神上的“龐然大物”,可以肯定的則是:一個精神強健的人,一個有作為的人,一個不失尊嚴的人,無論是在春風得意中走馬,還是在艱難困頓中蹣跚,都不能是一個失落自我而為時尚左右的人。

應如何正確面對“時尚”?請簡要概括文章的觀點。
2.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時尚淺說
黃毓磺
辭典上“時尚”直白的釋義就是一時風尚。作為社會流變、生活遷移、價值更迭驅(qū)動下的潮汐式性相,主要是審美旨意、心理趨向在公眾與日常的表征。其公眾性、盲動性、愉悅性以及可仿效性的自身特質(zhì),決定了它浪打浪般的生長,成就其推進演化的廣度、強度和速率;還不妨說,時尚作為時代的情感表征,乃是一個時代的種種合力使然。雖然其行也不遠,此起彼落,時有變更,卻不隨一己好惡而興廢,不因拒之納之而行止,稱得上是一位無翼而飛、天生天殺的主兒。
同時,時尚也并非可以簡單地一面而論。其本身也具備種種包容的可能:既可孕育誕生之契機,亦可成為潰糜之溫床,事情確實存在兩面性。“因勢利導”因而成為可能,“圣者時也”的名言,“我行我素”的標榜,也因而都在大本大宗的道理之內(nèi),是從不同側(cè)面說明了人在“自然化”了的客體面前的主觀選擇和臨世態(tài)度。
不妨說,“趨時”是人類的天性,要不然“ok”“byebye”也不至于那么頻頻掛到男男女女的嘴邊。這一方面說明人的“順變”能力,另一方面呢,也說明了人的“從眾”心理——他那樣說的時候,未見得自己多么酷愛英語??梢?,“趨時”大體指向外部關(guān)涉,關(guān)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內(nèi)心的好惡關(guān)系不是太大的。這原本毋庸置疑,須得一議的是:這里的時尚很可能成為一種壓力,壓迫人們劃一了心志和產(chǎn)生超水平的企求。諸如就業(yè)上某些職崗的過冷過熱,諸如婚嫁時房子、車子被列為必要前提——面對種種時尚如鶩趨之或心理失衡,人們有理由拒絕“安分守己”“安貧樂道”的慰勉,也同樣有必要顧及具體的現(xiàn)實條件和屬于自己的選擇。
如果說人除了是一種“物質(zhì)”存在還分明是一種“精神”存在,那么,“與時俱進”跟“順時遷變”就不能是一回事。而且,執(zhí)著于精神性的人還往往抱持跟時尚“對視”的姿態(tài),所謂“不隨俗沉浮”,大體描述了在物性和物化了的時尚面前保持一份心靈的高傲。“不合時宜”歸根結(jié)底是一種精神境界,是“抗塵走俗”與“超塵脫俗”的起始點。我們無法在普遍的層面上要求人們都成就為精神上的“龐然大物”,可以肯定的則是:一個精神強健的人,一個有作為的人,一個不失尊嚴的人,無論是在春風得意中走馬,還是在艱難困頓中蹣跚,都不能是一個失落自我而為時尚左右的人。

文章說,“‘趨時’是人類的天性”。請簡要闡述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負重的河流
黃毅
這是每一本地理書上都提到過的著名河流,一條河流在哪里出現(xiàn),從哪里經(jīng)過,又歸屬于哪里,絕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現(xiàn),再一次證明了作為一條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環(huán)峙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嶺,阻隔著一切來自其他世界的聲音,那些充滿雨意的雷聲只能在別人的天空奏響。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濕他鄉(xiāng)的夢。極度干旱的沙漠,裸陳著對天空的一次次叩問,而降雨量幾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讓塔克拉瑪干落寞失意。
這是一條多么率直的水系,坦蕩、剛烈而勇敢。該揚波的時候必定揚波,該隱忍的時候必定隱忍,該奔涌的時候一定奔涌,該瀠洄的時候就一定瀠洄;流就流出氣魄,縱橫捭闔,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韻味,一波三折,百轉(zhuǎn)千回。
你再不會見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與放松;河水淺吟低唱,嚶嚶細語,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樣的贏弱,甚至有點可憐;而洪水期卻是一次生命的張揚與放縱,浩浩蕩蕩,左奔右突,把河床擴大到幾倍,處處呈現(xiàn)的是強悍與力量,時時迸射的是陽剛和霸氣。
就是這樣一條河,最終卻不能沖出沙漠。當塔里木河挾著昆侖山的冰雪,一路吶喊沖向沙漠的時候,塔克拉瑪干不動聲色,集合了億萬的沙粒,用最柔軟的辦法,讓河水就范。當塔里木河切割開沙漠柔軟的皮膚,你看到河的確是贏家,可是到最后,它卻銹蝕在沙漠的肌體里,最終折斷;當塔里木河飽蘸著冰雪水,在塔克拉瑪干這張巨大的生紙上寫出一筆遒勁的點畫,那個2750公里的筆鋒卻在意猶未盡的時候,被沙漠吸盡了最后的墨跡……
有河總是有樹。樹是河流的另一種形式,是河流接近藍天白云的一種方式。站立起來的河,嘩嘩的林濤,讓鳥像魚一樣游來游去。追隨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蒼蒼的胡楊林。他們高壯精神,粗枝大葉,緣著塔里木河這條蒼青的脈管,排列著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發(fā)。但是離塔里木河愈遠就愈讓人感到吃驚而漸漸地震驚——那是些脫去了綠色的樹——他們死了,但還以樹的姿態(tài)直立著。是塔里木河拋棄了他們,還是他們走得太遠?他們成了沙漠上沒有歸宿、沒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們永遠挺起胸膛在走,而永遠走不出這塊沙質(zhì)的土地。
塔里木河在不斷萎縮,他的退卻不僅讓百萬胡楊流離失所,更嚴重的是他直接讓我們?nèi)祟愖约猴枃L苦果。羅布泊這個巨澤的消亡,與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斷流,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據(jù)清代《西域水道記》記載,羅布泊人“素習水居,不便陸徙”,而羅布泊據(jù)說在20世紀60年代還有水,徹底干涸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羅布泊人實際上應該是沙漠中的漁民,常以中空的胡楊樹一劈為二作為行舟,在水面往來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沒有了水,羅布泊人只能以土為生。他們曾經(jīng)以湖泊為伴,漁歌唱晚,漁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圍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會斷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不見岸的大湖會徹底干涸?他們在羅布泊生活了幾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拋棄了!這是上蒼對他們的戲弄,還是對世代擁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經(jīng)心和虛擲的懲戒?
這是每一本地理書上都寫進去的著名河流。我們愈是熱愛,我們愈是慌恐;我們愈是負疚,我們愈是失魂落魄。一條河從昨天流到今天還要去明天,而我們的內(nèi)心競不能輕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為什么這樣渾濁?為什么又這樣滯重?

從全文看,作者為什么說塔里木河是一條“負重的河流”?
4.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負重的河流
黃毅
這是每一本地理書上都提到過的著名河流,一條河流在哪里出現(xiàn),從哪里經(jīng)過,又歸屬于哪里,絕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現(xiàn),再一次證明了作為一條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環(huán)峙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嶺,阻隔著一切來自其他世界的聲音,那些充滿雨意的雷聲只能在別人的天空奏響。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濕他鄉(xiāng)的夢。極度干旱的沙漠,裸陳著對天空的一次次叩問,而降雨量幾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讓塔克拉瑪干落寞失意。
這是一條多么率直的水系,坦蕩、剛烈而勇敢。該揚波的時候必定揚波,該隱忍的時候必定隱忍,該奔涌的時候一定奔涌,該瀠洄的時候就一定瀠洄;流就流出氣魄,縱橫捭闔,摧枯拉朽;流就流出韻味,一波三折,百轉(zhuǎn)千回。
你再不會見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與放松;河水淺吟低唱,嚶嚶細語,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樣的贏弱,甚至有點可憐;而洪水期卻是一次生命的張揚與放縱,浩浩蕩蕩,左奔右突,把河床擴大到幾倍,處處呈現(xiàn)的是強悍與力量,時時迸射的是陽剛和霸氣。
就是這樣一條河,最終卻不能沖出沙漠。當塔里木河挾著昆侖山的冰雪,一路吶喊沖向沙漠的時候,塔克拉瑪干不動聲色,集合了億萬的沙粒,用最柔軟的辦法,讓河水就范。當塔里木河切割開沙漠柔軟的皮膚,你看到河的確是贏家,可是到最后,它卻銹蝕在沙漠的肌體里,最終折斷;當塔里木河飽蘸著冰雪水,在塔克拉瑪干這張巨大的生紙上寫出一筆遒勁的點畫,那個2750公里的筆鋒卻在意猶未盡的時候,被沙漠吸盡了最后的墨跡……
有河總是有樹。樹是河流的另一種形式,是河流接近藍天白云的一種方式。站立起來的河,嘩嘩的林濤,讓鳥像魚一樣游來游去。追隨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蒼蒼的胡楊林。他們高壯精神,粗枝大葉,緣著塔里木河這條蒼青的脈管,排列著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發(fā)。但是離塔里木河愈遠就愈讓人感到吃驚而漸漸地震驚——那是些脫去了綠色的樹——他們死了,但還以樹的姿態(tài)直立著。是塔里木河拋棄了他們,還是他們走得太遠?他們成了沙漠上沒有歸宿、沒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們永遠挺起胸膛在走,而永遠走不出這塊沙質(zhì)的土地。
塔里木河在不斷萎縮,他的退卻不僅讓百萬胡楊流離失所,更嚴重的是他直接讓我們?nèi)祟愖约猴枃L苦果。羅布泊這個巨澤的消亡,與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斷流,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據(jù)清代《西域水道記》記載,羅布泊人“素習水居,不便陸徙”,而羅布泊據(jù)說在20世紀60年代還有水,徹底干涸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羅布泊人實際上應該是沙漠中的漁民,常以中空的胡楊樹一劈為二作為行舟,在水面往來穿梭,迅如利箭。如今沒有了水,羅布泊人只能以土為生。他們曾經(jīng)以湖泊為伴,漁歌唱晚,漁樵互答,何曾想到周圍的沙漠日近?何曾想到有一天河水會斷流?又何曾想到一片汪洋不見岸的大湖會徹底干涸?他們在羅布泊生活了幾十代人之久,有一天忽然就被湖泊拋棄了!這是上蒼對他們的戲弄,還是對世代擁有汪洋大泊的人以往的漫不經(jīng)心和虛擲的懲戒?
這是每一本地理書上都寫進去的著名河流。我們愈是熱愛,我們愈是慌恐;我們愈是負疚,我們愈是失魂落魄。一條河從昨天流到今天還要去明天,而我們的內(nèi)心競不能輕松如浪波。哦,塔里木河,你為什么這樣渾濁?為什么又這樣滯重?

文中第六段寫胡楊林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5.問答題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老屋
楚巖
綠銹斑斑的銅制鑰匙插進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門環(huán)一擰,門就開了,推開它,門吱呀一聲發(fā)出沉重的嘆息;同時,門楣上撲簌簌地往下掉落陣陣塵灰。
我離家已經(jīng)整整九個年頭。開始幾年,老伴依然和這老屋廝守。每個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鳥”一樣飛回鄉(xiāng)下,與老伴相聚。彼時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鳥兒的歸巢。當我在人生的天空飛累了,可以在此睡個甜甜的覺,亦可躲避外界的風風雨雨。十年以前,我拼盡全力,把所得一個子兒一個子兒地積攢起來,帶領(lǐng)妻子和未成年的兒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擔一擔地挑回家準備改造舊屋。兒女們累得哭了,我就用美麗的語言,給他們描述住進新屋那種舒坦和愜意……
我們的村子原是一個破敗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擁擠著幾百間各式各樣的屋子。這些屋子,當年都是低矮的泥磚建筑,顯得零亂、破敗、蕭條和風雨飄搖。記不清什么時候起,村民省吃儉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磚,陸續(xù)蓋起來了部分泥磚結(jié)構(gòu)的新房子。后來,有人蓋起了紅磚的屋子。再后來,更有人蓋起來了水泥的樓房。這一切,仿佛是悄悄進行的,又仿佛是大張旗鼓雷厲風行地涌現(xiàn)出來的。站在高處極目望去,在蔚藍色的天空下水泥結(jié)構(gòu)的樓房,紅磚的屋子、泥磚的屋子與舊時留下來的廁所、豬欄、雜物間交叉錯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紅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銀灰色的屋頂,相互映襯,如同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朝氣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時的靚女、天真爛漫的小孩擁擠在一起,年齡老幼不同,衣著斑斕各異。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顯然算不得十分蒼老,但顯然已經(jīng)宛如我一樣,成了個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關(guān)上咿呀作響的木門,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們是同齡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
兒時,我們一起光著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戲水,后來又一道去放牛,在田邊戽水(用戽斗汲水)捉魚。當晚霞在天邊輝映出紅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們把斗笠掛在身后,騎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來。
如今,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發(fā)福,成了個紅光滿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氣勢、屋里的擺設,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長五層高的新樓,琉璃瓦頂,外表裝修白綠相見的馬賽克,光彩照人??蛷d里,一色的歐式家具,真皮沙發(fā),彩電、錄像機、音響一應俱全。當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間老屋,是泥磚蓋的,和我的老屋相比,顯得太破舊。而今天他的這間新屋,據(jù)說是兩年前蓋起的。滄海桑田,世間更迭,十多年前,當我蓋新房時嘖嘖稱贊,認為我有本事攢錢。而歷史以一時難測的高速沖向前方。面對他的新屋,曾經(jīng)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還算時髦的我,不得不自慚形穢了。
那么再過若干年,老朋友的這幢新樓,是否又會變成舊屋而顯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斷有青年男女進進出出,汽車摩托車響聲不斷,那是老朋友的兒子和他的朋友們,他們都是來探望朋友的小孫孫的。年輕人全都衣著新潮,說話嗓門高,行動快捷,偶然我問起他兒子這幢新樓如何,剛剛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說:“我爸思想太老土,簡直不可救藥。當年叫他不要這樣蓋的,至少要留一個停車場,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兩年,門前的車子擁擠不堪,什么新樓,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歷史文物了!”
看來,我剛才的疑問,已經(jīng)有了肯定的回答。

第五自然段畫線部分表現(xiàn)了怎樣的生活情趣?語言表達有何特點?這段文字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起什么作用?